皮肤上突然冒出几颗米粒大小的凸起,颜色接近肤色,摸起来粗糙不平,还时不时发痒——这可能是扁平疣在“作怪”。许多人发现扁平疣发痒时,第一反应是上手抓挠,结果却越抓越多,甚至扩散到其他部位。其实,扁平疣的瘙痒是身体发出的“警告信号”,抓挠只会让问题更严重。
抓挠为何会“越抓越多”?
扁平疣由人乳头瘤病毒(HPV)感染引起,病毒会潜伏在皮肤底层,通过微小伤口或摩擦扩散。当用手抓挠时,指甲上的细菌可能加重皮肤破损,而病毒会趁机“搭便车”,通过手部接触传染到健康皮肤。尤其是面部、手背等暴露部位,一旦被抓破,病毒可能沿着抓痕“种”出新疣体,形成“串珠状”排列,让原本零星的疣体连成一片。
止痒需“温柔”,别让皮肤“雪上加霜”
扁平疣发痒时,可用干净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轻擦拭,或用冷毛巾敷在患处5分钟,低温能收缩血管,缓解瘙痒感。若想进一步舒缓,可将新鲜马齿苋洗净捣碎,取汁液涂抹在疣体表面—马齿苋中的黄酮类物质有抗炎作用,天然成分更温和,适合敏感皮肤。避免使用酒精、风油精等刺激性物品,否则可能加重红肿。
日常护理,切断病毒传播链
预防扁平疣扩散,关键在于减少皮肤刺激和病毒接触:
1.洗脸、洗澡时用温水,避免用力搓洗;
2.毛巾、枕巾等贴身物品要单独使用,每周用60℃以上热水烫洗消毒;
3.修剪指甲时保持短而光滑,防止抓挠时划伤皮肤。
4.饮食上少吃辛辣、海鲜等易致敏食物,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、猕猴桃,帮助增强皮肤抵抗力。
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提醒,扁平疣虽不危及生命,但长期存在可能影响美观,甚至因反复抓挠引发感染。若疣体数量突然增多、颜色变深,或伴随疼痛、渗液,需及时就医。日常护理中保持耐心,避免过度干预,才是告别“越抓越多”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