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周皮炎是一种常见于口唇周围及鼻翼两侧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,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色丘疹、脓疱或脱屑,常伴随轻度瘙痒或灼热感。其症状易与湿疹、脂溢性皮炎混淆,但口周皮炎的皮损通常集中于口周“红圈”范围内,且可能因外界刺激反复发作,影响日常饮食与社交自信。
诱发口周皮炎的因素多样,常见于皮肤屏障受损或外界刺激叠加的情况。频繁使用含氟牙膏、含酒精的漱口水或刺激性唇部产品(如某些口红、唇膏),可能破坏口周皮肤微环境,引发炎症反应。此外,长期佩戴口罩导致的局部闷热潮湿、过度清洁或摩擦(如用力擦拭口唇)、饮食习惯改变(如辛辣食物摄入增加)也可能成为诱因。部分人群在气候干燥或换季时,因皮肤屏障功能减弱,更易出现症状。
日常护理中,温和清洁与保湿是关键。避免使用碱性过强的洁面产品或粗糙毛巾擦拭口周,可选择低敏无香的氨基酸洗面奶,清洗后用柔软毛巾轻按吸干水分。及时涂抹含神经酰胺、泛醇或透明质酸的保湿霜,帮助修复屏障,减少外界刺激。若需使用牙膏,可优先选择无氟配方,并注意刷牙后用清水彻底冲洗口周,避免残留物滞留。
饮食与生活习惯的调整同样重要。减少辛辣、过热或过酸食物的摄入,避免进食时汤汁反复接触口周皮肤;吸烟或饮酒可能加重炎症,建议尽量规避。佩戴口罩时,可选择透气性较好的材质,并每2-3小时更换一次,保持局部干爽。若症状伴随明显瘙痒,可用冷敷缓解,但需避免抓挠,防止继发感染。
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提醒,口周皮炎的改善需结合诱因排查与长期护理。若皮损范围扩大、出现渗液或反复发作超过2周,可能提示合并其他皮肤问题,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皮肤镜检查或过敏原检测,以便针对性调整护理方案。科学护理与耐心坚持是缓解症状的核心。